找到相关内容1015篇,用时6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周易禅解》以禅解《易》的方法、特点、性质

    规劝众生一心向佛,不堕二边,以求觉悟,所以常用佛法思想来与《周易》思想原则相对释。综观《周易禅解》全书,概以“佛法”为释的举不胜举,而且以“佛法”解说的方法也是灵活多变。佛法,是佛教修行的思想和方法,...卦卦爻辞时,都尽量引用佛教禅学的思想来加以阐明,目的是充分证明《易经》每卦的义理都与佛理不谋而合。如解《屯》卦九五爻辞“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屯难之世,惟以贵下贱,乃能得民。今尊居正位,专应...

    谢金良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92587047.html
  • 宗教改革:慧能禅学的深层结构及意义

    。但道生的顿悟修行说未能在佛教理论上找到坚实支撑。道生本人的思想也是矛盾的、含混的。   早期传人中国的大乘禅学中,主流一度是地论派,地论师禅学仍然是以二元论为哲学基础的。在实践上,地论师和瑜伽行...孰重,孰先孰后当然是不容置辩的了。不过,如此,慧能已在挑战整个旧佛法。   慧能以其见性论融人改造了整个佛法体系。在佛教修行实践上,全面弘扬自性,贬抑万法、简化万法,替代万法,这是慧能修行论的伟大...

    刘孟骧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9460688143.html
  • 禅宗中国少林问禅百日峰会

    出现了众多的禅师,因为他要呵祖骂佛,要取掉佛教修行的仪式,就造成狂禅出现,满大街都可以称自己是释迦摩尼,没有形式化了。所以禅宗就逐渐衰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到明代中期以后,汉生法师、欧立法师等几个大和尚...你要有担当。而佛教你是从无明法身的,长了眼睛、鼻子,然后你开始有了观察外物,然后你开始有分别之心,然后你有了苦恼,然后你应该不断的修行,消除这个苦恼。这个不是一个对错,不是有的人说你佛教错了,儒家多好...

    王守常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74788677.html
  • 《你可以不怕死》(一行禅师著,胡因梦译)连载之一

    名叫拉瓦锡(Lavoisier)[2]的法国科学家曾经声明:“没有任何事物被创造出来,没有任何事物被毁灭。”(Rien ne se crée,rien ne se perd.)虽然他并不是佛教修行人...严密的科学方法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著作有《化学要论》、《化学物质的命名法》。   [3]正念:佛教用语。(一)修行方法,八正道的第七支。谓将心念专注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二)...

    一行禅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15891518.html
  • 晚明天主教与佛教的冲突及影响

    来源于古希腊毕达哥拉学派。[3]利氏此论,或可说是不了解佛教历史渊源所致,但也不能排除他为贬低佛教而在理论上穿凿附会的可能。   其二,对佛教修行方法进行批评。利玛窦认为,佛教的“顿悟成佛”、...   晚明天主教与佛教的冲突及影响   马晓英   内容提要:晚明天主教入华后激烈排佛,其原因无疑与当时佛教自身的衰落及其在政治文化中地位卑下的现实密切相关,其目的则不仅在取代佛教地位,...

    马晓英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1091549.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

    法界一词,相当於世界。十方虚空法界,意思是遍於十方虚空的整个世界。   ⒄十住菩萨:十住,或称十地,指佛教修行过程的十个阶位,常见的有三乘十地及大乘菩萨十地两种说法。这裏指的是大乘菩萨十地:一欢喜地...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   《大乘大义章》,原名《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又名《鸠摩罗什法师大义》,或名《大乘大义章》,中国佛教历史博物馆刊印今人邱盘(希明)...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293159.html
  • 鸠摩罗什译经时期的长安僧团

    管理由于尚没有建立官方意义上的僧官、僧制,因而,主要靠戒律和领导者的修行与道德权威来加以规范。王永会先生在研究中国佛教僧团的发展与管理时指出:“魏晋虽为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阶段,但成型的中国化佛教僧团已经出现。其时之佛教僧团,在组织形态上仍然一如原始佛教,依靠的是领导者的修行与道德权威。在管理制度上主要宗依佛制戒律,拥有高度的僧团依律自治的能力。同时,在并不完备的内律与中国本土思想和宗教习俗的调适融合...

    尚永琪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3164893559.html
  • 解脱大乘天论—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

    修习大乘的基础,济群法师说:   佛法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解脱,就是解脱惑业,解脱痛苦,解脱生死,解脱轮回。由此,而能了无挂碍,得大自在。关于解脱的修行,首先,应认清解脱的意义。在盛行大乘佛教的中国...?我们作为有形质的人身又如何飞出太阳系,冲过银河系哪?其实,这都是忽略了佛教修行的本质:心识。净空长老说,我们往生不是这个臭皮囊去,而是神识往生。一念三千,不必宇宙飞船或航天飞机啊。   大乘无胜劣...

    王惕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293684.html
  • 从《楞伽经》看佛教的语言文字观

    应当抛弃语言和各种妄想,才能够证得第一义。”   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是掌握至高无上的真理第一义,掌握了第一义就进入到圆满究竟的智慧境地。佛陀指出,人们的语言作为一种妄想分别,是不能够显示最高的真理...   从《楞伽经》看佛教的语言文字观   李恕豪   玄奘法师(约600~664)是中国佛教法相宗的创始人。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法师离开长安,西行求法,历游五印度,艰难求学,探索...

    李恕豪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593692.html
  • 虚云禅学思想研究

    决定成佛。信心具备,便要择定一个法门来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5]]   虚云强调深信佛教因果律和持戒的重要,因为这是保证佛教一切修行正确的基础。可见虚云的禅法目标虽然非常高远,却是从非常平实、切近...  话头指向一念不生的当前一念心本体,而疑情则可以说是作为本体的当前一念心本自具有的反观、观照作用,所以话头与疑情是不可分割的。虚云认为,宋代以后,佛教修行念佛者多,禅宗为契机接引,所以也叫参“念佛是...

    伍先林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75594105.html